册亨:23个“扶贫车间”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和易地扶贫搬迁成效,册亨结合东西部扶贫协作、锦绣计划、乡村振兴等工作,创建就业“扶贫车间”23个,让易地搬迁户劳动力、农村留守妇女等在家门口变身为“产业工人”,实现了就业增收。
册亨高洛山水鞋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外贸鞋品、服装、手袋生产销售和民族特色手工编织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也是东西部共建的就业扶贫车间之一。
高洛山水鞋业复工复业工人上班场景 王国义 摄
“这个扣子歪的不行,扣子单边没有扭紧,弧线拉掉的也不可以,修边修断线的也不可以,边界一边大一边小的不行,前面有痕迹刮花的都不可以。”在公司的生产车间里,车间主任赵丽正在向工人们作成品检验的相关培训,这是鞋面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整个生产流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正在认真听课的黄廷芬,一家7口从丫他镇幸福村搬到了高洛街道。在社区的帮助下,45岁的她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里找到了工作,开始拥有稳定的收入。
“以前我们在农村,小的时候家庭也困难,没有文化,所以都没出去外面打过工,搬来高洛这里条件好,我是第一次在厂里正式上班,自己有人生第一份工作,收入很满意。”黄廷芬如是向记者介绍。
和黄廷芬一起做工的,还有从弼佑镇巧相村搬迁到高洛街道的精准贫困户覃国英。覃国英常年在外打工,不能照顾家人,搬到安置区后,她就近找到了工作,而且家里两个孩子就在家门口就学读书,现在她赚钱顾家两不误。“我们一家人都搬到这里,晚上也可以带娃娃,在这里上班,工资两千多到三千左右。”覃国英说道。
册亨县在招商引资时,结合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搬迁群众的就业特点,着力引进劳动密集型、技术要求低,工资可持续收入的企业,采取“企业+车间+贫困户”的模式,让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据册亨高洛山水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文金耀介绍,目前在厂员工有180人,其中贫困户97人,搬迁户107人,每天能正常生产鞋子面部800—900双,日产值20万元左右。
在另一家扶贫车间雲娇布依特色染织刺绣有限公司,近百名工人正在紧张忙碌的赶制订单。
雲娇布依特色染织刺绣有限公司是册亨最大的服装生产企业,也是册亨县结合“产业脱贫一批”、“锦绣计划”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等政策,着力培育和发展的就业扶贫车间,主要经营服装刺绣、酒店用品刺绣、生活用品刺绣、刺绣产品加工销售等,该公司现已吸纳数百名绣娘进厂,让具有手工技艺的妇女们实现了赚钱养家的愿望。
雲娇刺绣公司复工复产现场
该公司董事长杨胜娇说:“我们不止是只顾着发展,还要带动我们身边的一些姐妹,把我们这个文化产业做得越来越好,我会牢记嘱托,把我们这个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现如今,就业扶贫车间已成为册亨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实现“造血式”扶贫的重要载体,全县23个就业扶贫车间,吸纳就业人数10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8人,易地扶贫搬迁人口398人。